当前位置 : 造句网 > 科普知识 > 科普博览 > 科技史话 > 中国古代对天气现象的观测和理论

中国古代对天气现象的观测和理论
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23:31:15

远在三千年前,我国殷代甲骨文中,就有关于天气实况的记录,卜辞中还反映出人们已经有预知天气状况的要求,这些都是和当时农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的。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,有关气象的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,取得很大成就。下面只就我国古代对风、云、湿度和降水的观测以及在天气现象理论和天气变化规律方面的成就,作一个简略的介绍。

风的观测和仪器

远在殷代,已经有四方风名:东风叫“劦”(xiá);南风叫“”(kǎi);西风叫“夷”;北风叫“”(hán)。以后逐渐发展,到汉代已有二十四方位的称呼。唐代,李淳风《乙巳占》中有一张占风图,列出了二十四个风向名称,并且指出,这些方位是由八个天干、四个卦名、十二辰(地支)组合而成。”子”指北方,“午”指南方,“卯”指东方,“西”指西方。还举例说明怎样判定风向说:凡风从戌(西北偏西)来的,须看吹向是否是辰(东南偏东);风从辛(西偏北)来的,须看吹向是否是乙(东偏南);风从乾(西北)来的,须看吹向是否是粪(东南)。这就是根据风的去向来决定来向。

观测风不单要观测风向,也需要观测风力。这是因为风力大往往是风具有破坏性的重要原因。在唐代,已经采取地面物体受风影响所表现的破坏程度来表示风力大小,例如根据《乙巳占》,当时把风力分为人级:一级动叶,二级鸣条,三级摇枝,四级堕叶,五级折小枝,六级折大枝,七级折木飞砂石或伐木(折木),八级拔木树和根。这八级风,再加上“无风”和“和风”(风来清凉,温和,尘埃不起的,叫和风)两个级,可合为十级。

云的观测和古云图集

云的观测在预报天气中用处很大。这是因为预报天气的时候,重要的在于判断未来晴雨,而雨是从云中下降的。是不是会下雨?下什么样的雨?都和云的情况有关。

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重视云的观测。例如在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中有“上天同云,雨雪雾雾”的话,意思是说:下雪的云,在天空中是均匀一色的。也有把“同云”写为”彤云”,意思是下雪的云,色彩微带红色。